老子 孔子 - 黄帝内经易经 - 祝福平 陈怡魁
字级:

老子 孔子

老子姓李,名耳,自聃,又字伯阳,号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是春秋后期著名思想家。

老子在周王室担任管理藏书的守藏室之史。孔子到周室,向老子请教古礼。孔子离开周以后,对弟子们说:「我知道鸟儿能飞,我知道鱼儿能游,我知道野兽能走。能走的可以用网捉,能游的可以用线钓,能飞的可以用箭射。至于龙,我却不知道它的底极,他能乗风驾云而上天。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在周王室任职多年,亲眼看到周的衰微,就弃官隐去。走到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将要隐居起来了,请为我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写作了『道德经』上下篇,阐述道德的意义,然后离去。

『老子』一书共五千言,分上下两篇,八十一章。今传本上篇为『道经』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四十四章,故而该书又名『道德经』。道教以该书为经典,故称其为『道德真经』。「老子」创立了以道为核心,包括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哲学内容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自然的缩影和化身,道产生万物,万物产生后又回归于道。道又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使万物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无形既是万物运动的起点,又具万物运动的终点,归宿和本根。

老子的思想,将人们思考的范围从伦理道德、人生和政治,扩展到整个宇宙,在抽象思维上也是巨大的进步。他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使他成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对古代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愧是中国思想的智慧之根。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人们敬称其为孔子、孔夫子,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年轻时,孔子当过李氏家的仓库史、司职吏和司空。以后就离开鲁国,到各诸侯国游历。在齐国受排斥,在宋国和卫国被驱逐,在陈、蔡间受困。又从鲁国到周,向老子问礼。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掌权的三大夫将鲁昭公打败,鲁昭公逃到齐国。孔子随昭公到齐,向齐太师学习韶乐,沉醉在音乐之中,三个月中尝不出肉的味道。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广招弟子,传授学问,成为很有影响的学者,季桓子和吴国使者都曾向孔子请教问题。

后来由于见到鲁定公沉湎于女乐之中,而不理政事。孔子见自己已无法施展,只当了三个月代理国相,就离开鲁国,带了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

在十四年时间里,孔子先后到过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受尽磨难。然而却没有一个国君任用他。孔子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他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他根据自己的观点,集中精力整理旧有的文化古籍,并作为向弟子授课的教材,编定了「书」、「礼」、「乐」、「诗」、「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

『春秋』是一部编年史书。据说孔子曾使子夏等十四人去周王室访书,求得一百二十国史书。孔子以鲁国编年史『春秋』为基础,根据尊奉周王室,总结三代历史发展法则的精神,对史事进行书写或删削,终于修成了共二百四十二年的编年历史。孔子注重史事记载的褒贬和正名,以其作为存王道的惩恶劝善的工具。

孔子的学生据说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论和谈话记录整理成一本书,名为『论语』。

由于孔子的伟大,并且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使后代因此而得以传承重要的文化,并且敬天法祖的知晓天命,所以被后世人们尊崇为「万世师表」。

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