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篇 (陈怡魁大师的整合) - 黄帝内经易经 - 祝福平 陈怡魁
字级:

「黄帝内经」素问篇 (陈怡魁大师的整合)

(陈怡魁大师的整合)

值此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以「黄帝内经」为名的各种学问丶书籍相继问世,彷佛成为了当世的显学。这在陈怡魁大师眼中看来,真是个吊诡但是可喜的现象。早在半个世纪前,研究黄帝内经将近六十年的陈怡魁大师,便已经对这门华夏中华文化宝典产生了兴趣,但是在当时的氛围中,传统华夏文化的智慧常被当道以「落後」丶「迷信」予以否定,在当时的环境中,黄帝内经不仅不是显学,而且是一些所谓有识之士眼中不屑一顾的文化糟粕;但现在这种情形明显已经改变,人们开始重拾古代智慧的可贵,这是一个极为可喜的现象。

早在西元1949年起,陈怡魁大师便致力於收集黄帝内经的各类版本,从泛黄脱页的手抄本,到珍贵的版刻本,在收集这些版本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精神和物力,简直只能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来形容。早在西元1970年代,因为针灸之学在世界开始盛行,陈怡魁大师便已经将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篇整理完成,并在当年驻东亚的美国海军第二研究所合作下,得以将针灸推行到全世界,并且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促成了针灸成为西方医疗保险体系一环的成就。这是陈怡魁大师整理黄帝内经理论的早期成果之一。

尔後,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陈怡魁大师又将黄帝内经的另一篇章:「素问」篇整理修订,终於得以完成,并让这部不朽的文化巨作以现代的面貌问世。

整理黄帝内经的艰巨任务,其困难度在於它是一部本来以为已经亡俟的绝版着作,後世流传的版本精细不同,内容也多有争议。另外,黄帝内经的着作时代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当年使用的文字和现代已经大为不同,有许多古字早已失传,对於现代的阅读者来说,凭增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陈怡魁大师便将所有的素问版本逐一比对,逐字逐句将脱漏或是已经失传的文字,以康熙字典上的文字为主要依据补上,并且加上古代文本始终没有附上的句逗,也就是标点符号,将它的字句分段清楚,呈现出符合现代阅读者能够看得懂的面貌。

另一项更艰巨的任务,是许多古代用字的念音常常让现代人困惑,虽然在「说文解字」等古书中有所解释,但毕竟还是让人读起来滞碍不顺,因此,陈怡魁大师在重新修订素问篇时,便将所有字句加上注音,如此一来,阅读大众便能够一目了然,也能够更为贴近这部华夏文化的伟大着作。

相较於大部份黄帝内经的修订,陈怡魁大师在整理编订这部素问时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不加上任何的注解注释。过去数千年来,曾经整理过黄帝内经的人多如浩瀚群星,而且大都加上了自己的注释和意见。这样的做法见仁见智,在这里我们不予以任何置评。陈怡魁大师之所以不加以任何注释的原因,是因为整部黄帝内经里的学问博大精深,各有各的诠释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并不是为了某一个时间或某一个空间而写成的学问体系,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就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譬喻:「准南为橘,准北为枳」,就算是同种类的植物,到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就有可能成为不同的物种。有些东西在甲地可能不值一文,但是到了乙地却可能价值千金。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内容也是如此,它提供的是一个放诸天下皆准的公约式,但是加入了不同的参数後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因此,对它做出单一时丶地丶物的注释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就因为这个原因,陈怡魁大师便将注释一事留白下来,呈现出素问篇的最原始面貌,其他的补遗丶诠释,就留给世界上各个不同地点丶时间的高手达人们去自由发挥。

不管是黄帝内经丶素问丶灵枢,或是千百万种华夏文化的最高智慧,都来自於易经。易经中的精深理论,其实就是西方科学家皓首穷经而不可得的「统一场论」,一种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终极公式。而黄帝内经中的各类理论则将范围缩小,主要是针对人体而设定的,也就是说它的理论被界定在只适用於人类这一种生物。在陈怡魁大师将近六十年的研究过程中,最常遇到的质疑,便是「黄帝内经到底在讲什麽?」

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

人体的运作机制,在黄帝内经的概念中,很像是一个正三角形。读过几何的人都知道,正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六十度,一个正常的人体,理论上就处於一个称为「equilibrium」,也就是「均势」的状态。在中医和华夏文化中,称之为「平」,或是「中」,意思指的就是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但是事实上真正的人体却极少见这样的完美状态,就像是一个正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不再是六十度的话,其他两个角也会因而改变角度。如果把这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称之为角A丶角B丶角C,角A代表的就是人体的精神状态丶心理状态,或是神经系统;角B代表的则是人体的躯干丶四肢等外在的肢体,角C代表的则是人体内部的经脉。这三个角之中,又各有四个不同的分类,像是角A若以解剖学的神经系统来分,可以分为自主神经丶迷走神经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纵观整部黄帝内经的素问篇,谈的就是在这三个角,十二个不同分类中,如何取得平衡的学问。如何在其中一个角产生角度变化时,藉由改善另两个角的角度而让它恢复原状,以求最完美的「平」丶「中」状态,就是整部黄帝内经素问篇的精髓。

近代科学在经历了贡高我慢,鄙视古代智慧的傲慢姿态後,已经有了可喜的改变,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重视古代智慧的价值,不再一昧地认定古时候的想法一定比现代落後。医学家开始发现传统医疗中隐藏着解决不治之症的密码;科学家在「精确」中找不到答案後,已经不只一次地从「混沌」之中找到了答案。值此一个重要的黄金转换点的关键时刻,陈怡魁大师希望这一次整理而出的黄帝内经素问篇,能够在二十一世纪解答人类疑惑的真相之路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