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 Titanium - 營養食品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鈦 Titanium

鈦.Titanium

特性

鈦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Ti,原子序數22,是一種銀白色的過渡金屬,是地殼中第九常見的元素。

因為它被發現能與人體具有非常好的相容性,因此成為手術器材及醫療植入物的常用材料,如:制造人造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頭蓋骨、骨骼固定夾等物。當新的肌肉纖維環包在這些“鈦骨”上時,這些鈦骨就開始維繫著人體的正常活動。

鈦在人體中分佈廣泛,正常人體中的含量為每70kg體重不超過15mg,其作用尚不清楚;但鈦能刺人體一般飲食中每日約攝入300μg鈦,大部分從糞排出,其中約3%吸收入血液。進入體內的鈦蓄積於脾、腎上腺、橫紋肌、肺、皮膚及肝臟等部位。吸收入體內的鈦主要由尿排出。正常人血漿中鈦濃度約3μg/dl,尿鈦濃度為10μg/L左右。

歷史

1791年:英國牧師及礦物學家 格雷戈爾(William Gregor)於英國康沃爾郡的海邊發現了一種會被磁鐵吸引的黑色砂,他認為這砂裡應該含有某種新元素,經分析後發現砂中包含了二種金屬氧化物:一種是造成砂子受磁鐵吸引的氧化鐵;另一種是無法辨識的白色金屬氧化物(45.25%),他認為此無法辨識的氧化物中含有某種全新的金屬元素,格雷戈爾將他的發現發表在[[康沃爾郡皇家地質學會]]及德國的《[[化學年刊]]》。
1795年:德國化學家 克拉普羅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從匈牙利的金紅石礦中再度發現到這種氧化物,並以希臘神話中的泰坦(Titans)來為其命名。

1910年:此年是歷史上最早製備出純鈦(99.9%)的時間,[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 亨特(Matthew A. Hunter)將四氯化鈦和鈉一起加熱至攝氏700-800度以提煉出高純度的鈦,這種方法被稱為亨特法。

1932年:克羅爾(William Justin Kroll)證明可以利用鎂將四氯化鈦還原以提煉出鈦,八年後他改良了這個過程,使用鎂甚至是鈉來還原鈦,後來被稱為克羅爾法,此過程是低效率的,需耗費相當長的時間,由此也可解釋為何鈦是個昂貴金屬。
1925年:範•亞克(Anton Eduard van Arkel)及德•波耳(Jan Hendrik de Boer)發現了晶棒法(又稱碘法),即與碘反應後再用熱燈絲從蒸氣中分離出純金屬利用這個方法可生產出少量的超純鈦。

備註: 鈦.Titanium 資料參考來源的連結

下一則    維生素.Vitamins

返回目錄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