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黄帝內經」 - 黃帝內經易經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關於「黄帝內經」

黄帝內經是距今二十年前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份。靈樞詳細記載針灸,古時候又名「九針」。靈樞對於九針的名稱、形狀與用途皆有詳細記載。素問則對於砭石及灸法的發源地有所描述,例如提到灸法是發源於我國北部以游牧為主的地域,顯示灸法的發展與寒冷的環境地區重現用火有密切的關係。

扁鵲與華陀

在臨床的醫療經驗上,上古中期最有名的醫家當數戰國初期的扁鵲,是一位擅長診脈、望色及針灸醫療技術的醫生,曾在虢太子尸厥(休克) ,而眾人認定為死亡時,利用針灸急救使他復甦。當時的人稱他可以起死回生。

華陀則是近代人所熟知的名醫,三國時期魏人,精於方藥,更擅長針灸。他是用麻醉施行外科手術的先驅者。民間傳說為關雲長拔除臂上的箭時,關雲長在手術中仍然談笑風聲,若以常人對疼痛的忍受程度和反應看來,關雲長若非有過人的膽識和逞現英雄的本色,則不妨假定華陀曾予局部麻醉。

華陀從小就喜歡學習,通曉各種經書,尤其愛好醫學。 由於他刻苦鑽研,不怕因難,努力學習,又善於總結群眾的經驗,所以他的醫學知識非常淵博,他除精通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和針灸,擅長外科手術,還通曉養生之學。年青的時候,沛國宰相陳桂曾推薦他去做孝廉,太尉黄琬也勸他出去做官,都被他拒絕了。他的志向是當個醫生,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他行醫曾經到過現在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受到各地人民的愛載,享有很高的聲譽。

華陀擅長外科,曾進行過多次腹腔外科手術,被稱為外科鼻祖。華陀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反覆實踐,終於發明了一種稱為“麻沸散”的中藥麻醉劑。由於華陀發明和掌握了麻醉術,不但手術治療的範圍擴大了,而且療效大為提高。據史書記載,華陀己能做腫瘤摘除、胃腸縫合一類的手術了。他對那些發於體內,針灸吃藥都不能醫好的病就採用手術治療。先讓病人酒服“麻沸散”待病人如同酒醉而失去知覺時,就開始做手術。若病在腸胃,就將胃腸截斷,切去疾穢的部份,經過消毒,洗滌後再很好地縫合,若是腫瘤就割掉。縫合後在創口上敷一種藥膏,四、五天之後傷口癒合,一個多月就能恢復健康。

張仲景與「傷寒論」

東漢末期,又出現了一位非常傑出的醫學家,即是張仲景。張氏所撰「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故後世尊稱為醫聖。張氏很重視針藥併治,詳述針灸、火灸、燒針,温針等法。取穴遵循症論治,迄今仍為針灸治病的指導原則。

「傷寒論」又名「傷寒卒病論」,張仲景著於漢末。書中概括了中醫的四診、八綱、八法、理法、方藥齊備,確立了辨症論治原則;以臟腑論內科雜病,兼及婦、外科疾病,共記載40餘種疾病,對其病因、病機及診斷、治療均有精當論述;載方269首,基本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對方劑的君臣佐使及加減變化己有較高要求,所用劑型己有10多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系統的方劑學理論知識。該書為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孫思邈與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是孫思邈撰於西元682年,為補充千金要方而編集。卷為 “藥錄”,輯錄藥物800餘種,詳論其性味、主治等,其中有些是唐以來未收錄的新藥和外來藥物。書中對內、外各科病症的診治在千金要方「的基礎上均有增補」,並收載了當時醫家秘藏的張仲景傷寒論的內容,選錄「千金翼方」,所未載的古代方劑2000餘首。

李時珍與 「本草綱目」

明朝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於西元1587年,初刊於1593年。全書載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其餘為礦物及其他藥物,由李時珍新增入的藥物就有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約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已收集或擬定的。每種藥物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特別是書中將動物藥按“從賤到貴”的順序排列,記載了動物對生活環境適應的重要資料,說明李時珍具備生物學進貨思想。此書曾先後刻印數十次,在中國促進了本草學,生物學研究,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以上,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更早的「史前史」時代,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其中諸多是入世的能人、智者、先知,不論他們的身份是領袖,是帝王,或者名醫,其被後世所推崇歌頌的功績當然都是在率領人們逃避痛苦,遠離災難,獲得安定幸福的生活,也由於他們是真正造福人類的偉人,因此,毫無疑問是皆是「昊天上帝」指派的使者。

「昊天上帝」的特使:陳怡魁大師

又五百年過去了,時代進步了,科技文明發達了,人類的痛苦雖然減輕了不少,但是,並未完全解除,甚至在科技文明的進展過程中,人類又產生了新的痛苦,煩惱甚至文明病...

那麼上天既然有好生之德,難道不會再派使者降臨人間來解除人類的痛苦,化解人類的煩惱,更進而率領人類走向逍遙自在的生活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從事農化,中醫生草藥,傳統五術研究達六十多年歷史的陳怡鬼魁大師,四十餘年前就已挾其博大精深的治學成就,率先發現十天干、十二地支的五行生剋變化的規律性和人類日常飲食的屬性,有著明顯的關連,因此在日以繼夜的臨床反覆驗證之下,終於將國人日常慣用飲食中澱粉類、蛋白質、脂肪類、礦物質、維生素及其他稀有元素逐一分類,並發現每一種食物的五行屬性,均對不同八字干支屬性的人,造成生理不同的影響,更進而影響其情緒、性格及運勢。

這項非凡的發現不僅於理論,陳老師更進而實際運用到臨床上,建議改變食物(飲食習慣)以改變生理體質,進而改變情緒、性格,終而能有效地改變運勢。由於成效卓著,以致口碑載道,許多有著生理、心理疑難雜症的民眾在陳大師的輔導建議下,只要持續有恆的改變飲食習慣,供應適量的氨基酸、醣類、礦物質和維生素,幾乎均能如願以償的得到圓滿的解決。

同時他也有些感慨地道:我們老祖先的智慧真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偉大,即使在久遠的時代裡,他們根本不懂得什麼氨基酸、單醣、多醣或者電子、中子,但是他們卻率先發現了一種最簡單的符號架構,居然放諸全宇宙而皆準,我們後人只需要深入的探索這些簡單的符號架構,就能逐一解開宇宙之謎。

其實現代人在遠離大自然,追逐精緻可口食物的生活型態下,幾乎個個都患了不同程度的偏食症而不自知,自然也就容易造成腦部某些氨基酸、醣類、礦物質和維生素供應不足的現象,這似乎也可解釋為什麼社會越文明,各種文明病越多的原因之一。

廣而言之,陳大師的這次研究,可說是人類文明史上諸多重大的發明之一,與他往昔在十二地支方面與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群對人體生理、心理的影響間的研究結合起來,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陳大師在數十年的研究中完成了此一系統之際,自然是興奮而倍感欣慰的,同時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中,華人傳統文化也因此再度發光,與其他四大發明先後輝映。

陳怡魁大師是近代真正堪稱為「旲天上帝」的特使之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名醫,但是,他卻一向被各界尊稱為「生活的醫生」,和往昔歷史中那些代代輩出的其他偉大使者一樣,都是在率領人們逃避痛苦,遠離災難,獲得更安定幸福的生活,並確實的解除人類的痛苦,化解人類的煩惱,更進而率領人類走向逍遙自在的生活。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