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魁推廣針灸和義診 - 黃帝內經易經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陳怡魁推廣針灸和義診

針灸,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名詞,有的人親身體驗過,有的人即使沒有親自被這種小小銀針刺在身上的經驗,也大致上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針灸的歷史,可是遠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使用的是石針,也稱之為砭石,人們發現,用尖銳的石頭刺激身上的特定部位,可以達到抒緩痛苦,改善疾病的效果。

在華夏中國的歷史中,針灸很早就已經納入了醫學的體系之中,最早的針灸理論,出現在時間大約是戰國時期撰寫的長沙馬王推帛書,這是考古文物中最早的紀載,因此可以確定,至少在戰國時期,古代的中國智慧者已經對針灸理論有了很先進的研究。

根據陳怡魁的考證研究,早在隋唐時期,公家的醫學機構就已經有了針灸學科,到了宋代,對於針灸理論的研究更上一層樓,醫官王惟一考訂經絡腧穴,在公元1026年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頒行全國,次年又鑄銅人模型兩具(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針灸銅人),對針灸學術發展起了很大的促成作用。

十六世紀時,針灸開始進入西方世界,當時的歐洲人曾經將這門學問引進歐洲大陸,但是在當時的清朝政府「重藥清針」的政策下,針灸之學反倒沒落了下來,甚至到了中華民國時代,還常常受到西學理論者的打壓,有時候針灸理論還成為當權者眼中的「落後迷信」之學。

然而,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國際知名的易學專家陳怡魁便以卓越的識見,預見了這門學問能夠躍上國際醫療舞台的前瞻特性,開始大力推廣針灸理論。當時不過三十出頭的陳怡魁,在幾個針灸名家的指導後,學會了針灸療法的精髓,深知這門後來被西方人稱為「東方醫學魔法」的學問,具備了足以讓各種科學驗證方法重複實驗的特性,便開始著手將這門華夏中國文化中的醫療技術推向世界的舞台。

在一連串與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的演講互動後,陳怡魁成功地將針灸的奇異效果、博大精深的醫療理論介紹給西方人知道,讓為數相當多的國際醫學知名人士見識到針灸理論的宏觀偉大。

在這些互動的過程中,陳怡魁多次現場示範將飽受筋骨痛苦折磨的病患,以小小一根不起眼的銀針,立刻抒緩了病情,甚至在片刻之間,本來舉止艱難的病人立刻消除了痛苦,能夠行動自如。西方諺語有云:「一張相片抵得過千言萬語。」而親眼所見的針灸示範,更是讓當時與會的多名國際醫學知名人士留下深刻印象。

這樣的深刻印象,對於日後針灸之學得以成為國際醫學組織承認的醫療項目,起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較於國外的重視,在當時國內的氛圍對於針灸理論,乃至於整個中醫體系,國人的反應相對地冷淡。在西方科學掛帥的既定觀念中,一般人總將針灸、中醫當成落後不進步的象徵,對於針灸之學的接受並不高,有鑒於此,陳怡魁認為要改善這樣的不利處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教育做起,只要能從教育、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出針灸的人才,參與其事的人數變多了,在推廣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於是,從一九七一年起,陳怡魁便開始了一系列的針灸課程推廣活動,在過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後終於成功地將針灸之學推廣到全世界,成為當今世上最為人所知的東方醫學項目。

在當時,針灸本來就被認定為與中醫一樣,是歷史文明發展後應該被遺忘的落後知識。但是,在陳怡魁的努力下,經過了國際等級最高的醫療人士們的肯定,本來已經要丟到垃圾堆的針灸,卻一躍而成西方人重視寶貝的顯學。有了這樣的誘因,陳怡魁從一九七一年起開辦的針灸課程,前來參與,其中也不乏許多醫界的重要人士。針灸之學形成的誘因之一,便是在西方世界正要開始風行針灸之學的時候,如果擁有陳怡魁課程的訓練證書,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家都會將這些學員認定為「具備一級技能的專業人士」。

要知道西方人的移民政策背後的關鍵其實非常簡單,只要這個人移民到他們的國家,對於他們整個國家的貢獻度大於國家要付出的負擔,那麼這個人要申請移民成功的機會就非常大。換句話說,在過去時代有很多人移民到英美國家的動機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比較好」,這樣條件者到了英美國家,一定是要讓政府「養」他們一陣子,而且具備的技能不見的是英美國家需要的,甚至會搶到當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因此在過去的年代,要移民西方國家,是非常困難的事。

然而,在針灸剛開始風行世界的初期,針灸專業人士被認定是西方國家迫切需要的人才,所以在移民的條件上非常占優勢。也因為有了這一層緣分,陳怡魁陰錯陽差地幫助了不少人成功移民,而這些人日後到了國外,也扮演起將針灸之學開枝散葉的工作,間接造成了針灸在國外更為普及的結果。

一直到現在,有許多世界各國的針灸協會會長,都還是陳怡魁當年開辦課程時上過課訓練出來的學員。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是,是陳怡魁推廣針灸活動紀錄。

在西方醫學為主流的當今世界,只要是現代化的國家,幾乎所有的醫療方式都是西方的醫學體系為主體。在西方醫學盛行之前,世界上許多文明都有個自的醫療文明,像是印度有稱之為「阿育吠陀」的傳統醫學,中南美洲的印地安文明則有著結合草藥和巫術的另類療法。在歐洲,不要以為他們只是一昧地追求西方醫學的醫治,在許多西方國家,諸如「同類療法」之類的傳統醫學也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如果要提及世界上最廣為接受,也最被當今醫療體系認可的傳統醫學,應該首推是華夏中國文明中的「針灸」療法。

不管是在歐洲的法國巴黎、德國的科隆、美國的舊金山,或是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如果你看見那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靜靜地坐在小診間,讓醫師把一根根小小的銀針扎在臉上,身體上,這樣得場景在幾十年前可能會讓許多人大驚失色,甚至奪門而出,但是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大部分的西方人已經完全接受這種針灸療法,就算沒有親身體驗,也看過,聽過「acupuncture」,也就是針灸療法。

在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體制裡,許多國家已經認可了針灸這門醫療技術,並且納入了保險的體系之中,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的醫療保險中,是包含了針灸醫療在內的。

一門本來就是屬於傳統醫學的治療法,能夠跨越東西方醫學體系的鴻溝,進而得到另一方的肯定,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事實上,西方醫學具有相當強得排它性,對於許多傳統醫療採取的是漠視,甚至是輕蔑排斥的態度。針灸之學能夠從傳統醫學的領域中,躍升到當今人人都能接受的地位,固然是因為針灸之學以其本身的珍貴性,但是一件再好的商品,如果沒有人將它放在架上,就算產品在怎麼好,也不會有顧客看到。針灸之學能夠在現今的醫療體系受到這樣的重視,其實在背後隱藏著許多人的努力,而在這些努力之中,居功厥偉,付出最多心力的,當首推國際知名的易學大師陳怡魁。

在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當時西方人還沒有什麼人知道針灸,當然更談不上接受針灸的治療。西方人對於東方醫學的理解,大概都是一些視東方醫學為迷信落後的偏見。加上針灸的治療方式,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如果是不了解的人,乍看一個人臉上身上插滿銀針,其實是還蠻駭人的景象。為了破除這樣的偏見,陳怡魁先生在當時便曾經受邀到美國位於亞洲最高層的醫療機構,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演講,首次在正式場合向西方醫學界介紹這一門中醫體系裡相當引人注意的針灸之學,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機緣,才讓西方醫學界的專家們正式地在學術研究場合中見證了這一門中醫學問的浩瀚廣大。

在演講中,陳怡魁以完全符合科學的方式解釋了針灸之學的原理,並且以實際的操作讓全場聆聽者見證了針灸療法止痛、鎮定、抒緩症狀的神奇能力,得到了在場所有人士的一致贊同。

日後,針灸之學在西方的醫學領域中逐漸拓展開了能見度,以因為針灸之學完全符合科學精神,完全沒有一些傳統療法只能意會無法實證的虛無,因此得到了國際醫學組織的認可,並且在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的架構中得到認同,成為現代醫學完全可以接受的一種療法。到了現代,如果要推舉出一樣最廣為全世界人接受的傳統另類療法,那一定就是針灸療法。

而陳怡魁在推廣這一門偉大中醫理論的過程中,成就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他在推廣的過程中不只是將這門學問引入了西方人的視野,播種之餘,接下來的深耕過程,才是讓針灸之學在全世界開枝散葉,取得重要地位的重要關鍵。

在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不只西方人對於中醫、針灸等傳統醫療理論漠不關心,就算在我們自己的國家,中醫療法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二十世紀以來,從滿清末年的積弱到了民國初年的戰亂,在西方文明大舉入侵的狀況下,國人的心理層面也起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西風東漸之餘,總覺外國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們自己東西則是一無是處,只適合丟在垃圾桶裡。因為有了這樣的概念,連醫療的選擇也變成了「外國的東西什麼都好,自己東西就通通丟掉!」。在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中國醫療常被一般人,甚至是政府機關認定是一種落後的,無用的封建迷信,這樣的想法其實到現在仍然存在,就連民國初年的文學大師魯迅也曾經對中醫嗤之以鼻,認為「中醫不過是一位有意或無意的騙子」,而當代的大師李敖也認為中國文化中的五行之論是一種謬論。實際上,他們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江湖術士成是庸醫當成了中醫理論。就好像有人買了仿冒的名牌錶,因為功能不佳,就認定該牌的手錶是低級貨,一樣的道理。

當時,陳怡魁有鑒於此,就開始從事推廣針灸之學的活動。結束了國際的推廣行動後,就將重點轉移到國內,開始和各級地方政府合作,開辦大量的易經課程。這一個階段的活動,得到了幾乎全台灣所有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高層,甚至是首長們的支持。

除了在基層訓練針灸人才,推廣教育之外,陳怡魁也在醫界的高層開辦了針灸課程,對象是主治醫師層級以上的醫生,中西醫都有。

一九七二年,在公保聯合門診大樓開辦的針灸課程,對象都是主任級以上的醫界領導人物,這些學員學會了針灸療法之後,有的人更參加了陳怡魁在當年所帶動的「邊遠鄉鎮義診」活動。

公元一九七二年,陳怡魁在台灣台北新店成立財團法人台北針灸中心,開始到台灣各地施行針灸義診,以解決民眾各類的生理痛苦,並且期待能夠發揚這門華夏中國文化中最珍貴的學問。

針灸義診的地點大多在當時的偏遠地區,尤其是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山區,以及各縣市農會,這些地點都是陳怡魁和學員們經常造訪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陳怡魁的理念,身獲立法委員蕭瑞徵的認同,蕭委員正是一位農民團體選出的民意代表,因此在各地農會義診時,更是得到蕭委員的鼎力相助,得到更好的效果。

這樣的活動,在當年的台灣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時台灣還沒有全民健保,因此,前來求助的民眾大多是較為貧窮困苦的農民,生病也沒有錢看醫生,陳怡魁和學員們的義舉,也幫助他們抒解了許多痛苦和困難。

在這一次義診階段中,前後進行了十多年,形成遍布台灣各地,一直到台灣實施全民健保了,才結束此一空前壯舉,案例累積約九萬多筆。在過程中,除了幫助了許多受苦的農民之外,另一個收穫,便是在這一階段中,許多學員的針灸技巧得到很大的進步,在這些人之中,有不少人到國外發展,便把自己的精湛針灸既能在國外推展出去,得到更多西方世界人們的肯定,也因為有這一層深耕的過程,才讓針灸的國際性推廣活動有了更強的助力,進而成為一門聯合國衛生組織認可的醫療技術。

在世人受惠於中醫領域中的針灸之學時,不論是東方西方,也不管是南半球北半球,回首前塵,箇中居功厥偉的重要人物,當首推陳怡魁,而在這場長達四十多年的奮鬥之中,陳怡魁的成就是無庸置疑的,一本中華現代針灸史,陳怡魁的地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之無愧!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