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的藝術 - 生命循環/專業諮商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配戴的藝術

(十二長生的冠帶哲學)

總結「冠帶」中的「帶」,在佩帶上的意義,就是要激發好的共振,能夠保護持有者,也能夠激發好的能量。

談到這裡,陳怡魁大師舉出一個例子,說明了現代人對於「冠帶」的認知斷層,其實常常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舉止,像是印章的材質,有些人天天使用的印鑑是用木頭做的,卻不知道在古代,木頭印章是奴才在用的,古時候的奴才犯了錯,接受處罰,在認罪書上蓋的就是木頭章子,所以如果要讓自己更有共振的好能量,我們的建議是改用玉石材質的章,這樣會讓持有者的能量變好,人生也過得更順暢。

「冠帶」中的佩帶,演變到現代,有的人將它當成藝術品,純粹以欣賞的角度來佩帶。

以西方人來說,西方人的「帶」,則是以藝術上展現自己的富有,在材質上不只有玉石和寶石,也有人以佩帶木頭、果實、種子的方式來表示自己身分。

在夏威夷的歐胡島上,島上的藩王,全部盛裝打扮時,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掛在脖子上的果實項練。而非洲土著民族佩帶的,有的是動物的獠牙,有的則是動物的骨頭,這樣的佩帶,雖然原意是炫耀自己的身份和財富,卻也有共振的效用。

在非洲的文化裡,同樣有很了不起,但是現代卻可能已經失傳的一些文化寶藏。在探險電影中常常看到的,有些食人部落會將敵人或是俘虜的頭風乾縮小,做成小小的人頭飾品,當然,這種文化的原型絕對和美感無關,而是殘忍的殺戮和示威作用。但是到了現代,如果不把這種技術用在殺人,而是用來風乾製作動物的縮小型標本,其實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藝品,運用得當的話,說不定還會幫窮困的非洲帶來莫大的商機呢!

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