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食物論 - 黃帝內經易經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劣質食物論

1.食物與風水(光合作用的機能障礙)

陳怡魁博士認為,好的風水環境,當地不僅草木茂盛,充滿一片生機,而且所長出的蔬果也是最佳品質,裡面所含的各項營養素、纖維、醣類(碳火化合物)都非常充分、均衡:因此,足足可以供應給在該區生活的所有動物食用。

陳怡魁博士指出「食物品質」與風水好壞,是息息相關的,但千古風水傳承下來,都沒有注意到這項要素,歷代學者、專家幾乎把所有精力放在地形高低起伏及森林、河川分佈的研究上,没有人願意把「食物」列入風水的探討。

「這是很錯誤的觀念」!陳怡魁博士表示。

因為照陳怡魁博士研究,該區食物品質的好壞,會深深影響當地民眾的健康與精力,甚至事業與財運。

唯有當地能生產生營養豐富、能量充沛的農作物,該區的人們食用後,才會健康,以及擁有強大的生存競爭力。

而“優質食物”的產生,則取決該地氣候、温度、土壤成分...等因素,亦即當地的「地理環境」,會影響「作物品質」,這種「因果關係」是要了解的。

也就是說,能夠堷育出優質食物,來讓當地人類、動物食用,進用「人畜興旺」的環境,才算得上最佳風水。

2.光合作用的條件

但在特定環境下,要產品質優良的蔬果,依植物生理學得知,没有在最佳「光合作用」下,是無法達到的;因植物內的醣類,一定要靠光會作用才能形成,光合作用效率愈佳,醣類產生量愈多,品質也愈佳,光合作用公式如下:

陽光+葉綠素+12H2O+6CO+688kca1→C6H12O6+6O2+6H2O

但好的光合作用條件,略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充足陽光(尤其紅光)、二氧化碳、水和適量的熱能,是不能缺少的,除此之外,其中一項經常被遺忘的條件...

就是風力的作用,陳怡魁博士表示。

3.強風與光合作用

因為在「強風」吹襲的地方,使得綠色植物表面葉孔,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減,進而影響光合作用效率。

針對其因,陳怡魁博士進一步指出,由於大氣中二氣化碳的比例,只有0.03﹪,而在光合作用中,通常葉孔吸收二氣化碳的速率,是以相當微緩的速度進行;因此,只有和風徐徐吹來,配合緩慢的吸收速度,光合作用才會最有效率,不僅活氧產量高,所合成的醣類,也是最佳品質。

這種優質的光合作用下,植物外形看起來,茂盛又鮮綠。反之,在強風、狂風或季風,經常吹襲的地方,由於風速過大,二氧化碳分子不易停留在葉面,致使葉孔不易捕捉...,既使可捕捉到一些二氧化碳分子,長時間下來,整個綠色植物的生理機制,也容易造成紊亂、失序,進而讓光合作用的效率,變慢,甚至不完整。

如此,將造成活氧產量減少,合成的醣類,也多屬劣質的碳水化合物。

對於這種生理機制的「紊亂現像」,大家是否有個生活經驗,當把家裡電風扇打開,風速調到「強風」級數,這時,再把自已的臉鼻靠近電扇...這時候,是否會覺得窒息、呼吸因難,很不舒服,而且風力愈強愈明顯。

人類呼吸空氣,是專挑大氣中的氧氣(O2),它在空氣中的含量達21﹪,在強風中,人類吸取氧氣竟有因難、不順遂,甚至窒息的感覺,何況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中,葉孔表面所欲捕捉的二氧化碳分子,只佔大氣0.03﹪...,強風下欲進行光合作用,不就更加困難了!

所以,大家就可理解,為什麼綠色植物(包括農作物),在強風經常吹襲的地方,大多長得瘦瘦小小的,裡面的營養成份也不充足,就是這個緣故。

以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墾丁為例,當地就是有名的強風區,尤其「落山風」吹起時,呼天嘯地就像颱風來犯一般,十分嚇人。

在這地理特色下,當地的植物千篇一律地,呈現出瘦弱、矮小、生長稀疏的景像。

4.環環相扣的食物鍊

但,問題不是如此簡單的,因為整個大自然是屬於環環相扣的「食物鍊生態」,任何食物一變動,就會牽一髮而動全局。

因此,當這個區域的最原始食物(醣類)製造者﹣「綠色植物」,全部長得矮小瘦弱,營養不足,自然,供應給本地區的「草食性動物」,就是一種劣等的碳水化合物。

相對的,這些二級的草食性動(兔子、鹿、牛、羊、象...),在長期攝取這劣等食物後,自然無法吃得「鹿高馬大」,每隻看起來瘦瘦小小,皮骨相連,應了古人所說,只有「草兒美」,才會有「馬兒壯」的邏輯。

以此類推,食物鍊的第三級獵食者,也就是肉食性動物,像人、獅子、老虎、豹、狼...等,由於常吃劣等的草食性動物,同理,也無法生長的很好,於是形成惡性循環的骨牌效應。

因此,史前人類在森林迎風面的環境下,長期居住,為什麼會造成生存困難?陳怡魁博士表示,以大自然的“食物鍊”分析,就可得到明確的答案。

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