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的營養(五) - 營養食品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生理的營養(五)

(陳怡魁 博士)

在台灣糖尿病的嚴重性不亞於肝病,台灣人有個很錯誤的習慣,就是和朋友吃飯都在晚上而且一定喝酒,喝酒還要續攤好幾次。外國人晚上喝酒是品酒不是牛飲,台灣是不醉不歸,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發生糖尿病,以前中國人把糖尿病叫做"富貴病","富貴病"就是吃太好造成的,晚上有菜吃有好酒喝,每天晚上都這樣吃宵夜,等到了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就宣布以後不能再這樣子吃了,因為稍微吃好一點血糖就會升高,在還沒有出現胰島素的年代沒辦法降血液中的血糖,所以尿液排出來之後,螞蟻就會圍過來,賣膏藥的就會趁機宣傳他的藥,說小便會有螞蟻圍過來的就要吃他的藥。有的人就講得糖尿病的是把福氣都吃完了,現在不能再吃了。

血糖高的時候容易口渴,叫做上消,就吃草藥消渴,但是血糖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在以前一旦得了糖尿病就無法工作,不吃東西沒有體力,吃了東西又血糖升高還是動彈不得,等到合成胰島素出現之後,雖然解決了血糖問題,卻也衍生出另外一個嚴重問題。

胰島素的使用要非常的謹慎,如果使用的量多了,血液裏面的血糖會快速轉化成脂肪,此時血糖又立刻下降會造成無力頭暈,又要想吃東西,等吃下去之後血糖又上升,變成又要注射胰島素,血糖又快速轉化成脂肪,如此反覆下來血脂肪會提高,血脂肪堵塞了腎臟的微血管之後,造成血壓升高,醫生又開利尿劑來降血壓,腎臟經過長期傷害與負荷之後就衰竭,腎功能沒有了就變成尿毒症,到了這個地步就要洗腎了。另外血脂肪高的時候引起中風的也很多,糖尿病引起的中風永遠治不好,很可憐,所以胰島素的使用量要嚴格控制。

膽鹼和肌醇能夠降血脂肪,配合含有維他命B6、鎂,可以乳化血脂肪轉化血脂肪避免腎臟微血管堵塞。

糖尿病是胰臟受損不能分泌胰島素,這種賀爾蒙能使體內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再轉化成精力也就是體力,如果身體不立即使用這些醣類,則會轉化成體澱粉,有的人可以儲存在肝臟產生肝醣(肝澱粉),這是健康人的情況;如果是注射胰島素時幾乎會把所有的血糖轉化成脂肪,只產生一點點的精力,不同於胰臟的分泌胰島素,是有需要時才會適量的分泌,不會造成注射胰島素帶來的問題。身體在利用儲存的脂肪時也需要胰島素,脂肪在轉化為葡萄糖時要有另外一種食物,葡萄糖再轉化成精力時就需要胰島素。

陳怡魁博士常常呼籲肥胖的人要減肥不能用飢餓減肥法,一定要用食物減肥,用飢餓減肥法時脂肪要轉化成葡萄糖的過程中會產生酮(acetone),會造成酮酸中毒,一定要用食物減肥法轉換體脂肪,再把轉換的精力消耗掉就達到減肥的目的,如果不消耗掉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排出體外時,葡萄糖又會變成脂肪 。

當我們吸收維他命B6過少時,攝取進來的色胺酸就不能被身體正常利用,而轉化成有毒的汀泗酸。汀泗酸可判斷胰臟正常與否,有專用的試芯可檢測汀泗酸值的高低,如果動物缺乏維他命B6導致汀泗酸過高時,在48小時就會使胰臟受損,同時血糖也會增高並由尿中排出。口渴多喝水時很容易缺乏維他命B6,水喝越多口會越渴,維他命B6就越缺乏身體會無力,汀泗酸的量也越來越高,胰臟組織壞死的更多,大量的血糖就無法轉化,造成頭痛頭暈,同時口又乾渴,到了這個地步只好注射胰島素,這時血糖馬上轉化成脂肪。

台灣有很多年幼的小孩得糖尿病,這和媽媽在懷孕時為了信仰而吃素,導致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碳水化合物不足有關,害到生出來的小孩。以前對糖尿病的口渴症狀,中醫用六味地黃丸來消渴,六味蜜丸的蜂蜜佔了蜜丸的30%的量,蜂蜜本身是單醣,不需要用到胰島素就能吸收,六味裏面的山藥(碳水化合物)可以延緩胰臟細胞的壞死,六味裏面的熟地含有單寧酸,適量的單寧酸可以讓胰臟細胞抗氧化。所以從前有糖尿病的口渴症時,用六味丸放在嘴裏面嚼一嚼就可消除口渴,水則不能喝太多。但是六味地黃湯不能用,因為蜜丸用的蜜沒有了,單醣就沒有了。

糖尿病患的營養減少時,有時候會讓病情好轉,這是因為營養的減少是供應的熱能減少,熱能到最後都會轉化成葡萄糖,吃瘦肉產生胺基酸之後,在酵素的作用之下產生熱能和脂肪。肥胖是熱能的葡萄糖和胰島素作用產生的脂肪造成的,但是蛋白質所轉化的脂肪只有碳水化合物所轉化的脂肪量的四分之一,所以美國有人用肉類減肥,是吃兩磅牛肉減掉一磅脂肪,據稱吃越多減越多。

糖尿病患的營養供應要盡量使用天然的食物,尤其是維他命類的,供應糖尿病患的營養溶於水的成份都會隨尿液排出體外,為保持一定程度的營養,需要供應比一般人還要多的營養,100年以前肌醇就可以從糖尿病患的尿液中分離出來,所以此種營養需要的特別多。

邀您透過 祝福平 講座,參透致富成功根源!邀您參與: 網路報名 [活動看板/課程報名]

聲明:本文內容所提及之食物與維他命皆為提供營養方面建議,不具醫療與治病等藥效,請自行參考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黃帝內經 易經應用「吃對食物,讓您改變」「陳怡魁老師上課精華」

2017-11-09